1. 当前位置:首页 > 瑜伽学院 > 跟我学瑜伽

静坐与冥想

岁月的无情,让你无须去埋怨谁,一切靠自己;该珍惜的好好去珍惜,该舍弃的毫不犹豫的去舍弃。这样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,曾经的欢乐与痛苦都已无所谓,至少我们都曾拥有过,这就岁月留给我们的痕迹。

最近,有关于静坐、静心的问题很多,这里,一禅做个简单的答复。

静坐是表象,或者说是一个人炼修的一种选择方式。有很多人认为,能静坐上几个小时,噢呦!这人真有功夫,滋滋赞叹不已;还有一些人认为,面对烦恼的种种问题,唯有静坐才能解决问题;其实告诉你,静坐能静不算什么,能坐,能站,于行能静可以算叫点功夫。

然而,我们去通过和选择,无论哪种形式的“静”,这点功夫还不算什么,莫以此洋洋自得;因为你不过是相对应外在的缘,在自我的“内心造了一个静”而已,因此,这个静也是虚表存在的一个相,与你看到外在种种的事物,内心生起的表相还是一样的,内心并没有真正的“静”,故也说这个能静的功夫不过是假释功夫,既暂时而已。

我们人往往很难脱离习惯,由于惯性使然;放下了外,却拿起了内,放下了外求,拿起了内静。如此,如同逃出狼窝,又入虎口一般;因为对应的静比起动更可怕,运用不当的话,很多人去贪婪和追寻内静所谓的境界,执着于此内静更虚幻的东西,走火入魔往往在于此。我们并没了解真正意义上的静究竟是什么?那就的确可怕了。如此这样说,能所谓对应的静算什么功夫,对应的静算什么境界呢?

过去,有一个年轻人在闭目静坐,有一天,一个禅师路过,看到年轻人;
禅师就问:“你静坐干什么”?
年轻人说:“我要解开我心灵的束缚”!
禅师呵呵,笑曰:“谁束缚了你”?
年轻人闻听,若有所悟。

禅师继续说道:“没人苦了你,是你自己在那儿了;没有万物束缚你,是你自己被束缚了;你这样坐,不过是在束缚的心上守了一个静,你又被这个静束缚了;你这样静坐是越发自己苦了自己,孩子,万物给了你一份智慧,你面对的人给了你修炼的方便,哪里有什么束缚了你呢?!当你明白这些道理,你还用这个“静”能解开什么呢?!

年轻人听完后,拜服禅师离去。后来,年轻人成就了自己,成为一代宗师。

对于静坐不是排斥任何身外的物质和事物的种种,这是错误的理念;极端不是修炼自我;这样静坐是不懂修行的真谛。万物是送给我们一份运用的智慧,不是为了让我们去讨厌和抛弃;关键的问题是否在于你的观念里,是否总有拿着不放下的习惯;一切万物本来在那里,没有任何可以在束缚你。我们要知道什么事情对我们的身心不利,世界上有什么令我们比较执着,我们通过这个“思辩”的道理,以此来培养我们的道心;要知道这些物质都是无常的,只有这样,靠我们自己提醒自己,劝导自己修行在日常里,不断融合,通达事物;如果没有被它们束缚,我们就可以运用好它们,并能够可以控制它们,利用它们利益别人、利益自己,如此才是快乐、健康的修炼自己。

事实上,如果自己不悟到这些东西,静坐一百年都没用。静坐不是枯萎的坐,不过是运用的一种方法而已,因此不要被静坐所束缚。

对于静,其实,身心内外是一样的,外相事物的种种由于你的意识流淌,你感受在生生灭灭中;而你的内心,能于这些种种在苦、集、灭、道中对应消融;外缘与内缘,根本上说并没有任何区别。外的动,因你参照了一个缘而动,物质的属性并非因你而“动与未动”;内的静,因你参照了外缘而生起相对的静,静的属性并非是因外缘而“静与非静”;我们通过学习经典,了知和掌握,动静是相应的,真实的意义来说,并无所谓的动,也无所谓的静。

动和静是相对缘起的,停留在这动和静上,说明我们并没入门,这都是“我执”引起的。确切的话说,当你了悟无内外,你能与外,心不生“动”,能与内而不造“静”;如此既是懂得了领悟了见性的道理,这才叫真功夫;这个功夫才是真正实际意义上说的入门,然而这时的你仅仅是刚开始,还要去生活中体验,把握和了悟的种种与人生融合、行运“性用的妙起”,才能成就自己。

人体是你自己的,就一个整体,坐和站其实有什么区别呢?静相对于动,能静算什么功夫呢?

什么是冥想?对这个问题曾作过解释,这里再次细解一下,望诸位喜爱静坐冥想的瑜伽朋友有个确切的概念!

对于冥想,很多人会把这个词当作一种概念,认为冥想是一种高深莫测的“境界”,人们习惯的去理解,认为冥想是什么也不想;甚至一些人的认为冥想就是停止思维。对于这样去理解和解义冥想,实在是荒谬。

冥想是什么?我们学习一下经典,道理和答案就简单了。冥想不过是思想的本身,大家会惊讶,为何是这样。我们做下简单的分析:人的思想通常是因物质起源的,也是人体本身种种欲望、情绪而生合缘起的;如此,人便有了束缚、烦恼等等;其思想也有了局限性和自我的种种矛盾。

思想的属性其实就如我们的本心一般,无限而寂静,深远而博大;当我们学会放下那些束缚与我们思想的种种,这个思想呈现出来的智慧,本身就是开启了冥想。冥这个词,有多重含义,在没有理解和了解的情况下,我们不要对冥想随意自己理解而下定义。

冥意指虚幻,冥又指精妙;冥可以是玄妙的智慧,冥也可以是愚昧的无知;因此,冥的含义是暗合了种种,既无住的意思,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定义。一个人冥的本性亦即冥合本有清净自性之心。

冥想经论解释为:圣之思虑,幽冥难测,非吾等凡夫所能窥知,故称冥思,或称冥虑。我们通常说的禅思等意思,是我们平常人难以测度的。大乘瑜伽行系经典《摩诃止观》里阐述:思无区别,无相之境,无缘之智,智境冥一。

故冥想又见于冥谛,冥谛为古代印度六派哲学中,瑜伽早期的婆罗门教等与数论派哲学中,冥谛既所立于二十五谛之中的第一谛,又作冥性、冥初。通常多称自性谛、自性。数论学派将宇宙万有区别为二十五种谛理,而以冥谛为第一谛,为万物之本源、诸法之始,故亦称冥初。又为诸法生灭变异之根本原因,即为诸法之实性,故又称冥性、自性。又云:冥思胜境,我既受用;为境缠缚,不得解脱。冥性无思,冥谛不变;既无缠缚,我即解脱。

如是,冥想既如此,冥想可以是内心探索,冥想或可以潜心苦思;冥想也可以是静心;冥想更可以是泯灭俗念,清心静欲!冥想的意思是让你抛开思想的局限范围,无限制的可以拓展。反过来说,冥想可以是悔恨,去找寻悔恨的根源,冥想也可以是光怪流离般的烦恼,去找寻烦恼的源头,暗合到源头前的本来,既冥初始……。

如此说,冥想既思想的本来实相,而思想则是冥想呈现的内容,二者本来就是一体的,一思既一冥,既一思想则对应一冥想。通常我们的思想是被束缚了,而冥想则是可以不被束缚的思想。既愚昧和觉悟的不同。故此,我们又说,没有思想就无冥想,如是缘起,假如冥想就是停止了思维,那么,冥想也既不复存在了,我们练冥想做什么呢?!如同行尸走肉般的,实在是曲解了冥想的内涵,这个世界有两种人无需要冥想,既圣人和傻子。冥想不是什么高深的境界,其实就是静心思辩的道理。让你的思想智慧点,让你的烦恼少一点,就是冥想的道理,既归于冥谛。

冥想是让你无住思维,切不可停止思维。

最近不少教练忙着瑜伽馆去应聘,有一些教练来咨询,怎样使自己上课不紧张?!

对于如何上课不紧张,一禅拟个“心念“给这些教练们,记得曾经总一句话叫做“人生如戏!”。坦白说,这句话是我们通常在大了才听到的;人生的舞台是多姿多采的,从你光溜溜的从妈妈肚子里钻出来,哇哇大哭开始,人生就确立在自己的生活舞台上了,有人本色演出,有人会用行动,有人用话语来展现自己,有人的面容不需要修饰,有人不用华装异服,有人不需要背台词,有人不用客意安排,有人句句都出自真心……。

到你赤裸裸微笑着离开人世间终,期间,或笑着,或哭着,或忧伤,或欢笑,或痛苦,或正直,或善良,或种种……。人本善良!我们生命的初始就能选择自己的角色,于是人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生活着,工作着!

人生如戏,就在日常;戏如人生,生活本是;消除课堂紧张的心念就是:课堂如戏,戏如课堂,一颗平常心,莫忘两真诚!

有时候,我们思考一下,自己在追求什么呢?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和辛苦,追求上好一节课?其实,我们最终追求的是身体健康的财富与心灵的安静。在这个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的时代,人们的追求日趋多元化,心灵愈加躁动不安。留住宁静,守住真诚、善良和纯洁的心灵,已成为瑜伽教练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。

唯有心灵安静,才使自己能够踏下心来学习、静下心来工作,内心的阳光照亮别人,自己只会变得更明澈;把你的健康方法与灵性知识与别人分享,自己只会变得更通达。

从前有一个小和尚,怕麻烦师父,所以迟迟不敢再问问题;他对虚尖大师说:“师父,您知道吗? 您给我的答案我又忘记了,我很想再次请教您,但想想我已经麻烦您许多次了,不敢再去打扰您!”

虚尖大师对他说:“先去点燃一盏油灯” 小和尚照做了。
虚尖大师接着又说:“再多取几盏油灯来,用第一盏去点燃它们”。

小和尚也照做了,虚尖大师便对他说:“其他的灯都由第一盏灯点燃,第一盏灯的光芒有损失吗?”;“没有啊!”小和尚答道。

“既然没有,所以我也没有丝毫损失的,欢迎你随时来找我”。

说到这里,我们思考一下,生活中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呀? 许多的困扰都是来自自身;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的,好多情况下本来不必担忧的事,却整日愁眉苦脸,思前想后,忧此虑彼,只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无端的烦恼;这些烦恼就像一个个小蚂蚁一样不断地啃噬着你的快乐,当我们懂得用一盏灯去点燃另一盏灯,其无损于自身的光芒。

所以,当我们乐意和人分享我们拥有的快乐和祝福时,不但不会有任何损失,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喜乐和满足;如此这样去想,我们教练,你的瑜伽课堂还会紧张吗?!

瑜伽,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宁静的片刻,中山瑜伽健身网 www.yjyk.cn